最新微软官方MSDN原版Win10系统下载

当前位置:主页 > 系统教程 > Win10教程 >

石述柱: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

时间:2024-01-29    来源:皇冠集团官网    人气:

本文摘要:中国绿色时报1月12日报道(记者冯璐)民勤绿洲像一片绿叶,分隔着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。在这块土地上,传颂着一位年过古稀的治沙英雄石述柱的故事。石述柱入党时曾立下誓言:豁出一辈子,做好一件事。 从风华正茂到年过古稀,石述柱一直在兑现着心中的承诺。他带领群众在沙海中营造出一片绿洲,在风沙线上筑起一条9公里长的林带,使昔日的逃荒村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村。 石述柱在防沙治沙中所作出的贡献获得了肯定,先后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、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。

皇冠集团官网

中国绿色时报1月12日报道(记者冯璐)民勤绿洲像一片绿叶,分隔着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。在这块土地上,传颂着一位年过古稀的治沙英雄石述柱的故事。石述柱入党时曾立下誓言:豁出一辈子,做好一件事。

从风华正茂到年过古稀,石述柱一直在兑现着心中的承诺。他带领群众在沙海中营造出一片绿洲,在风沙线上筑起一条9公里长的林带,使昔日的逃荒村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村。

石述柱在防沙治沙中所作出的贡献获得了肯定,先后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、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。石述柱所在的宋和村,地处甘肃省民勤县的风沙口上。

1955年,年仅19岁的石述柱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。面对风沙肆虐、庄稼被压、乡亲们逃荒的凄凉景象,他主动请缨,组建起一支青年治沙队伍,挺进村东头已被风沙埋压了的大沙河。

插风墙、种红柳,植沙棘、栽白杨,可大风一起,新栽上的树木不是被风卷走,就是被沙埋压。村东头受挫,石述柱又转战到村南边的张家大滩,一干就是6年,换来20亩成活的白杨树。

这让石述柱看到了治沙的希望。1963年,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石述柱,选择继续治沙。寒冬腊月,他带着村干部,在流沙最严重的杨红庄滩仔细察看风沙的流向,研究在哪里能种草栽树。

经过观察研究,他作出了一个改变宋和村命运的决定:在杨红庄滩建一个林场,压沙栽树,根治沙害。从此,每年春天,宋和村便雷打不动地治沙植树。

担任村干部40多年,石述柱的拼命精神和愈挫愈勇的劲头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村民,也让石述柱成了宋和村人的主心骨。经过多次失败,石述柱意识到,要在沙漠里种树,不能全靠土办法。要让群众有信心,就得让他们见到成效。

石述柱找到有关部门,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放弃了以往单线式黏土沙障压沙的土法子,采用新式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,使网格中的草木成活率达到80%以上。这个只上了3年小学的庄稼汉,不仅学会了压沙面积的计量、区域的选择,还学会了不同区域对不同风墙、沙障形式的适用。

治沙蛮干不行,必须依靠科学。上世纪60年代初,甘肃省治沙试验站在宋和村附近成立。石述柱得知后,三天两头往试验站跑,请教技术人员,邀请他们进村调研,还从试验站引进毛条、花棒、云杉等新品种,一下给林场注入了生机。林场初具规模,石述柱的治沙探索仍在继续。

他对传统固身削顶的治沙方法进行了改进和补充,将黏土沙障与林木封育结合,使固定的沙丘反过来成为保护田地的屏障。这种新模式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肯定,称之为宋和样板,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将其命名为民勤模式。2005年春,民勤县开展拯救民勤生态援助行动,石述柱捐资1400元,购买梭梭树苗2.8万棵,与3个乡镇的群众一起,将树苗栽在民勤城西20公里外的大风沙口勤锋滩上。

几十年来,宋和村人一筐一筐地背,一锨一锨地挖,一桶一桶地挑,一棵一棵地栽,硬是从肆虐的风沙中夺回了一块又一块土地,现已在杨红庄滩上栽植白杨、沙枣1600亩,梭梭、花棒5500亩,经济林1500亩,使2400亩弃耕地得以复耕,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万亩林场。退休后的石述柱,心还留在治沙的事业上。

每年春秋两季,他会到治沙造林现场,查看土壤墒情、指导压沙造林。他说:我人干不动了,点子还能出几个。

石述柱用一生,染绿了一片荒漠,守住了世代家园。


本文关键词:石述柱,豁出,一辈子,皇冠集团官网,做好,一,件事,中国,绿色

本文来源:皇冠集团官网-www.horroticamag.com

相关文章

Win10教程排行榜

更多>>

U盘装系统排行榜

更多>>

系统教程排行榜

更多>>

公众号